图书馆全景图

生物医药快讯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医药快讯-2025-03

发布时间:2025-04-02

上市药物专题报道
2025年FDA批准新药(3月)
上市药物专题报道
2025年FDA批准新药(3月)

2025年3月FDA批准2种新药,具体如下:

1. Blujepa (mirdametinib)
2025年3月25日,FDA批准GSK开发的“first-in-class”抗生素Blujepa (mirdametinib)用于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uUTI)的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患者。Blujepa是一种三氮杂苊烯抗菌药,能够均衡抑制两种不同的II型拓扑异构酶,从而对大多数目标病原体,包括对现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由于能够均衡抑制两种酶的活性,细菌需要在两种酶上同时出现突变才能显著降低对Blujepa的敏感性,因此预期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低。作为一款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Blujepa为克服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

2. Qfitlia (fitusiran)
2025年3月28日,FDA批准Alnylam Pharmaceuticals的Qfitlia (fitusiran) 用于常规预防,以预防或减少 12 岁及以上患有血友病 A 或血友病 B 的成人和儿童患者的出血发作频率,无论是否有第 VIII 或 IX 因子抑制剂。血友病 A 和血友病 B 分别是凝血因子 VIII(FVIII)或 IX(FIX)功能障碍或缺乏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有这些血友病的患者无法正常凝血,可能出现肌肉、关节和器官自发性出血,这可能危及生命。这些出血事件通常通过使用含有 FVIII 或 FIX 的产品或模拟因子的产品,按需、间歇性治疗或预防性治疗来控制。Fitusiran 是一种抗凝血酶定向双链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通过降低肝脏中抗凝血酶来预防A型或B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

        

表 2025年FDA批准新药(3月)


临床试验药物专题
1.进入临床Ⅱ期分子3(2024年8月-2025年1月); 2.临床Ⅲ期终止药物
临床试验药物专题
进入临床Ⅱ期分子2(2024年8月-2025年1月)

数据来源:Cortellis - Clarivate Analytics

1.  Imofinostat (ABT-301, MPT0E028)

结构式:

CAS No.:1338320-94-7

靶点/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结直肠癌;实体瘤;                        
公司/组织:台北医学大学,Formosa Pharmaceuticals,安邦生物;


2. Zabadinostat (AZD 9468; CXD101)

结构式:

CAS No.:934828-12-3

靶点/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结肠直肠癌;霍奇金病;肝癌;外周T细胞淋巴瘤;                        
公司/组织:阿斯利康,Cancer Research UK; IngenOx Therapeutics;


3. Tractinostat(CHR-3996)

结构式:

CAS No.:1256448-47-1

靶点/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鼻咽癌;实体瘤;                        
公司/组织:Chroma Therapeutics,Viracta Therapeutics;


4.Tefinostat (CHR-2845)

结构式:

CAS No.:914382-60-8

靶点/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炎症;                        
公司/组织:Cardiff University,Chroma Therapeutics;


5. Remetinostat (SHP-141)

结构式:

CAS No.:946150-57-8

靶点/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基底细胞癌;皮肤T细胞淋巴瘤;鳞状细胞癌;                        
公司/组织:Medivir AB,Shape Pharmaceuticals;


6.Galicaftor(ABBV-2222; GLPG-2222)

结构式:

CAS No.:1918143-53-9

靶点/机制: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器调节剂;                        
可能的适应症:囊性纤维化;                        
公司/组织:艾伯维,Galapagos NV;

7. GLPG1837 (ABBV-974)

结构式:

CAS No.:1654725-02-6

靶点/机制: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器调节剂;                        
可能的适应症:囊性纤维化;                        
公司/组织:Cystic Fibrosis Foundation Therapeutics,Galapagos NV;

8. FDL-169

结构式:

CAS No.:1628416-28-3

靶点/机制: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器调节剂;                        
可能的适应症:囊性纤维化;                        
公司/组织:Flatley Discovery Lab;

9. Ezobresib

结构式:

CAS No.:1800340-40-2

靶点/机制:BET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骨髓瘤;                        
公司/组织:百时美施贵宝;

10. Alobresib (GS 5829)

结构式:

CAS No.:1637771-14-2

靶点/机制:BET 溴结构域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恶性黑色素瘤;实体瘤;                        
公司/组织:吉列德;


临床Ⅲ期终止药物

数据来源:Cortellis - Clarivate Analytics

1. Atevirdine (Aptiganel, CNS-1102)

结构式:

CAS No.:136816-75-6

靶点/机制:RNA定向DNA聚合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HIV感染;                        
公司/组织:Pharmacia;                        
终止(discontinued)时间:2001;                        
终止原因:未知


2. Pratosartan (FW 7203; KD 3-671; KT 3671)

结构式:

CAS No.:153804-05-8

靶点/机制: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                        
公司/组织:Kotobuki Seiyaku,Boryung Pharmaceutical,Daiichi Sankyo;                        
终止(discontinued)时间:2013;                        
终止原因:未知


3. Beclabuvir(BMS-791325)

结构式:

CAS No.:958002-33-0

靶点/机制:非结构蛋白5B (NS5B)聚合酶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丙型肝炎;                        
公司/组织:百时美施贵宝;                        
终止(discontinued)时间:2014;                        
终止原因:未知


4.Idrabiotaparinux

结构式:

CAS No.:774531-07-6

靶点/机制:Xa因子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深静脉血栓;栓塞;                        
公司/组织:赛诺菲;                        
终止(discontinued)时间:2008;                        
终止原因:商业原因


5. Osemozotan hydrochloride (MKC-242; MN-305)

结构式:

CAS No.:137275-80-0

靶点/机制:5-HT1A 受体激动剂;                        
可能的适应症:焦虑症;失眠症;肠易激综合征;重度抑郁症;                        
公司/组织:Mitsubishi Tanabe Pharma;                        
终止(discontinued)时间:2014;                        
终止原因:未知


临床前药物专题
临床前药物介绍
临床前药物专题
临床前药物介绍

信息来源:Cortellis - Clarivate Analytics

1. MRS7144


靶点/机制:A3R激动剂;                        
可能的适应症:疼痛;                        
公司/组织: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15/7;                        
来源文献:Crane, Steven et al., ACS Med Chem Lett, 2015, 6, 804.


2.JJC8-091

结构式:

CAS No.:1627576-76-4

靶点/机制:DAT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兴奋剂滥用;                        
公司/组织: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3/12;                        
来源文献:Ku T C et al, J Med Chem, 2023, 67, 709.


3. MRS-4833

结构式:

CAS No.:2801627-78-9

靶点/机制:P2Y14R 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炎症;                        
公司/组织: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3/7;                        
来源文献:Wen Z et al., J Med Chem, 2023, 66, 9076.


4. MRS4719

结构式:

CAS No.:2840581-32-8

靶点/机制:P2X4受体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缺血性卒中;                        
公司/组织:NIDDK(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2/10;                        
来源文献:Toti KS et al., J Med Chem, 2022, 65, 13967.


5. MRS4608

结构式:

CAS No.:2370976-04-6

靶点/机制:P2Y14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哮喘;                        
公司/组织:NIDDK(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0/9;                        
来源文献:Young-Hwan Jung et al., J Med Chem, 2020, 63(17), 9563.


6. MRS4738

结构式:

CAS No.:2801625-42-1

靶点/机制:P2Y14R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多发性骨髓瘤;                        
公司/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2/2;                        
来源文献:Wen Z et al., J Med Chem, 2022, 65, 3434.

7.  NIDA-46

结构式:

CAS No.:2833692-02-5

靶点/机制:D3 receptor拮抗剂;μ opioid receptor激动剂;                        
可能的适应症:炎症;神经痛;                        
公司/组织: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3/10;                        
来源文献:Alessandro Bonifazi et al., J Biol Chem, 2023, 66, 10304.

8.MLS-000332963

结构式:

CAS No.:214467-41-1

靶点/机制:CDC42 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乳腺癌;                        
公司/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2/10;                        
来源文献:Samar Sayedyahossein et al., Sci Rep, 2022, 12, 17372.

9.ML224 (NCGC00242364)

结构式:

CAS No.:1338824-21-7

靶点/机制:TSHR 拮抗剂;                        
可能的适应症:格雷夫斯病;                        
公司/组织: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14/1;                        
来源文献:Susanne Neumann et al., Endocrinology, 2014, 155, 310.

10.NCGC-00138812

结构式:

CAS No.:393785-04-1

靶点/机制:CDC42 抑制剂;                        
可能的适应症:乳腺癌;                        
公司/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最早出现preclinical data时间:2022/10;                        
来源文献:Samar Sayedyahossein et al., Sci Rep, 2022, 12, 17372.

新药研究进展
1.Nature:有望开发出无成瘾性止痛药; 2.Nature:解析人源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小分子抑制机制; 3.Sci Transl Med:一种天然分子或为红斑狼疮治疗带来新希望; 4.Antioxidants:鼠尾草酸衍生物diAcCA有望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新药研究进展
Nature:有望开发出无成瘾性止痛药
慢性疼痛治疗长期依赖阿片类药物,但其成瘾性和副作用问题日益严重。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大麻素化合物,通过设计带正电荷的分子使其无法进入大脑,从而避免了精神活性副作用和成瘾性。该化合物在小鼠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镇痛效果且不会产生耐受性,两项相关研究均发表在Nature上。            
    大麻改变精神的特性源于大麻植入中发现的天然分子—大麻素分子,其能与脑细胞和全身痛觉感知神经细胞表面上一种称之为大麻素受体1(CB1, cannabinoid receptor one)的受体结合。通过联合研究后,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带正电荷的大麻素分子衍生物VIP36,使其能够结合到一个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的隐藏口袋中。这能防止其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到大脑中,同时还能允许该分子与机体其它部位的CB1受体结合。这种设计减少了arrestin(一种与耐受性相关的蛋白质)的招募,从而降低了药物的耐受性。通过修饰该分子使其仅能结合大脑外部的痛觉感知神经细胞,该分子就能在不产生改变思维的副作用的前提下实现对机体疼痛的缓解。            
    研究人员在神经损伤性疼痛和偏头痛小鼠模型中测试了这种化合物,并测定了触觉对疼痛的过敏反应。通过应用正常情况下非疼痛的刺激就能促使研究人员间接测定小鼠机体的疼痛感觉,在这些小鼠模型中,注射改良的化合物就能消除机体触觉的过敏反应。而对于很多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药物),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会限制其长期有效性,此时个体就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来达到相同的疼痛缓解水平。进一步测试发现,经过修饰的化合物能提供持久的疼痛缓解,尽管在9天的过程中需要每天两次应用这种化合物,但实验小鼠并未表现出产生耐受性的迹象。            
    通过结构模型证实,相比传统的结合位点,隐藏的口袋结构会导致与耐受性产生相关的细胞活性降低,其被认为大麻素是无法进入的;而且研究人员发现,口袋结构打开的时间很短,这就能允许修饰的大麻素化合物进行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耐受性发生。 br研究人员表示,设计出能减轻疼痛且副作用较小的分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计划下一步设计出一种口服药物,以便能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VIP36的结构为:

            
来源:Nature 2025, DOI: 10.1038/s41586-025-08618-7.            
            
Nature:解析人源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小分子抑制机制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MPC)是连接细胞溶质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中心代谢物,负责将丙酮酸转运进入线粒体基质。因此,它充当着关键的代谢“守门人”,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此外,MPC还是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关键靶点。尽管MPC在生理和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转运功能的分子机制以及它如何被药物抑制,目前仍不清楚。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人源MPC的多种构象状态,并揭示了其底物结合和小分子抑制机制。这一成果为深入理解 MPC 功能机制和设计靶向药物奠定了分子基础,是线粒体转运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上。            
    研究团队成功表达并纯化了人源MPC1-MPC2复合物,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出多组高分辨率蛋白复合物结构,从而确定了这一重要转运蛋白的结构,描绘了其底物结合位点和易位途径,并揭示了其主要构象状态。这些结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 MPC 拓扑结构和寡聚状态的问题,提供了其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变构机理,为深入理解其功能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            
    随后,研究团队测试出MPC的三种小分子抑制剂——UK5099、AKOS005153046 和噻唑烷二酮(TZD)衍生物GW604714X,并探究了这些抑制剂与其结合及发挥抑制作用的机制。的结构为:

            
来源:Nature 2025, DOI: 10.1038/s41586-025-08667-y.            
            
Sci Transl Med:一种天然分子或为红斑狼疮治疗带来新希望
红斑狼疮(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身体的健康组织从而导致皮肤、关节、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受损。患者常常遭受炎症、皮疹、关节疼痛和器官损伤的折磨。目前治疗狼疮主要依赖免疫抑制药物,尽管这些药物能减缓疾病进展,但往往伴随严重的副作用。近日,来自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天然分子—葡萄糖内酯(gluconolactone)或能为治疗狼疮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这种分子不仅能调节免疫系统,还能避免传统治疗中对免疫系统的全面抑制,相关研究发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在狼疮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功能受到抑制,而促炎的辅助性T细胞(如Th17细胞)则过度活跃;Tregs是免疫系统中的“和平使者”,其主要负责维持免疫平衡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然而在狼疮患者中,这种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疾病的持续进展。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葡萄糖内酯能显著增加Tregs的数量和功能,同时抑制两种促炎的T细胞亚群(Th1和Th17细胞)。这种天然分子就像一种超级食物,能为Tregs提供强大支持并帮其恢复对免疫系统的调控能力。研究人员首先在细胞培养中观察到葡萄糖内酯对Tregs的促进作用,随后在狼疮小鼠模型中验证了这一效果,这些小鼠经过基因改造后会自发发展出类似狼疮的疾病,表现为严重的炎症性皮疹。            
    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内酯不仅改善了模型小鼠的Tregs功能,还能显著减轻皮疹症状。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葡萄糖内酯同样能增强Tregs的功能从而重新平衡患者的免疫系统。此外,一种含有葡萄糖内酯的外用乳膏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在短短两周内,患者的皮肤症状就得到了明显改善。            
    尽管葡萄糖内酯在实验室和初步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在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研究人员为葡萄糖内酯的使用申请了专利,未来有望开发出针对狼疮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Gluconolactone的结构为:

           
来源:Sci Transl Med 2025, 17, 786, eadp4447. DOI:10.1126/scitranslmed.adp4447.            
            
Antioxidants:鼠尾草酸衍生物diAcCA有望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迷迭香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与记忆有关。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迷迭香和鼠尾草中的一种化合物——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可能成为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希望,该工作发表在Antioxidants上。            
    鼠尾草酸是一种抗氧化剂和抗炎化合物,它通过激活人体自然防御系统中的酶来发挥作用。然而,纯的鼠尾草酸过于不稳定,无法直接用作药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鼠尾草酸衍生物——diAcCA(WO2023055733A1)。这种化合物在肠道中被吸收后,会完全转化为鼠尾草酸,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diAcCA不仅增加了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还减少了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如磷酸化tau和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这些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罪魁祸首”,并作为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且,diAcCA还具有独特的选择性,它只在遭受炎症损伤的大脑区域被激活。这种选择性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还减少了潜在的副作用,为临床试验铺平了道路。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diAcCA队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进行三个月治疗,并通过行为测试评估它们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显示,diAcCA不仅减缓了认知下降的速度,还几乎恢复了正常的记忆功能。对大脑组织的进一步分析表明,diAcCA治疗显著增加了神经元突触密度,并减少了磷酸化tau和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此外,小鼠对diAcCA耐受良好,甚至在摄入diAcCA后,血液中的鼠尾草酸浓度比直接服用鼠尾草酸高出约20%。diAcCA不仅可以通过对抗炎症自行发挥作用,还可以与现有的β淀粉样蛋白抗体治疗组合使用,减少其副作用,如脑肿胀或出血。            
    diAcCA的潜力不仅限于阿尔茨海默病。由于其抗炎特性,它可能被用于治疗其他以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如Ⅱ型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病。随着diAcCA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科学家们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来源:Antioxidants 2025, 14, 293, doi: 10.3390/antiox14030293.            
            

附件下载: